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
六政办秘〔2022〕91号
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裕安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要求,认真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皖政〔2021〕59号),加强“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提升“六安瓜片”茶作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的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推动“六安瓜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统筹全市种植栽培、生产加工、经营销售“六安瓜片”茶产业主体,围绕“四个统一”(统一产业布局、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标志、统一市场形象),推动“六安瓜片”茶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基本建成“政府牵头、部门监管、行业自律、龙头带动”的“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管理制度。计划到2025年,建成“六安瓜片”茶良种繁育基地5个;建成20个“三化”(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茶园,绿色有机茶园认证率达80%以上;形成统一的“六安瓜片”茶产品特征共识,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着力提升“六安瓜片”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力争达180亿元以上,建成覆盖全国的“六安瓜片”茶营销网络,形成良好的“六安瓜片”茶销售市场秩序。
二、重点工作
1. 选育优质种质资源。开展本土优良原生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搜集和保护,建设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圃。从本土茶树群体种中选育发芽早、品质优、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进行扦插繁育、选育扶壮、品系对照实验,选出适制“六安瓜片”茶的系列主导品种。(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2. 实施“三化”茶园建设。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建设工作的通知》(皖农农函〔2022〕474号)要求,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亩均效益领跑的“三化”示范茶园。以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加快小型化、轻型化、便捷化装备研发,加快“机器换人”进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3. 加强茶园绿色防控。坚持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在“六安瓜片”茶核心和保护产区,通过总量管控、销售管控和深入宣传,引导广大茶农减量并正确使用化肥农药,实现农药购买使用实名制全覆盖。鼓励支持“六安瓜片”核心区域经营主体开展绿色茶园、有机茶园认证工作。积极探索开展“六安瓜片”茶园认定登记试点工作,确定“六安瓜片”茶产业原料供应基地区域范围,按照核心区域、保护区域与拓展区域三个层级,实施分级管理。(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4. 修订完善生产加工标准。进一步修订安徽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六安瓜片茶(DB34/T237-2017)》,完善“六安瓜片”茶手工炒制工艺技术,推动传统手工瓜片技艺薪火相传。研究可复制可推广的“六安瓜片”茶机械化生产工艺,提升加工水平。针对“六安瓜片”茶独特外形和品质,专门研制炒制、做形、烘焙“六安瓜片”茶的生产机械,以适应现代化茶产业生产加工需求。(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5. 加强经营主体管理。支持已授权使用“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的茶叶生产加工主体,按照食品加工企业的要求开展SC认证或食品小作坊认证;开展标准化茶厂建设,改善加工条件、改良加工装备,提升机械化、清洁化、智能化程度和现代化生产水平。加强对未授权使用“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的茶叶生产加工主体引导准入。鼓励各类“六安瓜片”茶生产加工主体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品牌使用的规范化管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6. 健全品牌使用管理制度。探索采用“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即母商标(“六安瓜片”)+子商标(相关主体注册商标)。依法完善《“六安瓜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规则》和《“六安瓜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用办法》,建立“六安瓜片”商标及标识使用授权许可制度。对已许可使用“六安瓜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进行公示,提高企业和商户的品牌意识。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加强品牌标志设计、印制、申请使用等环节监管,不断提升“六安瓜片”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7. 加强品牌维权保护。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和被授权的企业建立维权和长效管理机制,把好5个关口,即申请关、产地关、生产关、检验关、包装关,防止侵权假冒和不符合标准的“六安瓜片”流入市场。建立防伪查询系统,向消费者介绍地理标志产品的鉴别方法、维权途径等知识。加强对龙头企业在外地分支机构的监管,督导相关协会对市外其他地区使用“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的主体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打假行动。(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专家咨询、社会参与”的“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工作推进机制。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和管理,统筹全市“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工作。各相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工作合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二)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本土茶叶科研技术人才库建设,创新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和机制,聚拢我市茶叶科技人才。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邀请并优选一批茶叶类“科技特派员”下沉种植基地、生产车间,推动生产经营主体和推广机构等主体开展创新协作攻关和关键技术推广。将茶学专业作为紧缺专业引进高水平人才,增加农业科学院、茶叶主管和农技推广等部门茶学专业人才。(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三)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县(区)两级政府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规划、培育、保护、营销、宣传和标准化建设。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良种繁育推广、“三化”茶园改造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生产“六安瓜片”茶的龙头企业在国内外布局销售网点,重点在长三角地区城市布局销售网点,设立直销窗口,市县(区)两级予以奖补支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农科院,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四)强化宣传推介。搭建“六安瓜片”茶宣传推介平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通过农产品交易会、茶博会、推介会、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活动,形成全社会“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五)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侵权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六安瓜片”的违法行为。加大“六安瓜片”原产地产品保护力度,宣传好、管理好、保护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严厉打击侵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行为,切实维护好“六安瓜片”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