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六安市主要粮食作物和果蔬菜化肥施用定额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时间:2023-10-13 10:50
字号:

六农农〔2023〕8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

现将《六安市主要粮食作物和果菜茶化肥施用定额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31013日    

 

六安市主要粮食作物和果菜茶化肥施用定额制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明确全市主要作物施用化肥定额标准,探索建立化肥定额施用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确保耕地地力不降、作物产量不减,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量低于(含)化肥施用定额标准。

二、技术路径

1.精准施肥减量增效夯实施肥情况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精准制定发布肥料配方信息,提高配方肥、专用肥施用比例,减少不合理养分投入。

2.调优结构减量增效。加大绿色技术和投入品的研发推广力度,优化氮、磷、钾配比,调整养分形态配合,促进高效吸收。针对性补施中量和微量元素,减轻缺素症状。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新型功能性、增效肥料。

3.改进方式减量增效。改进传统的表施、撒施、大水冲施等施肥方式,研发先进适用的施肥设备,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侧深施肥机等高效施肥机械,配套缓控释肥料和专用肥料,转变传统施肥方式,减少化肥用量。

4.多元替代减量增效。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推进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生物固氮等多元替代化肥方式,推动有机无机结合。通过耕层调控、微生物活化等技术,激发土壤养分有效性,替代化肥投入。

5.科学监管减量增效。健全覆盖肥料生产、使用、监管全链条的制度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主要农作物氮肥施用定额,推行施肥定额制、台账制管理,分区域、分作物、分农时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引导农民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区间。

三、重点工作

1.制定主要作物化肥施用定额标准。根据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围绕种植业主导产业,综合耕地地力、作物布局和需肥规律、目标产量、种植效益等因素,按照粮油作物减氮、控磷、稳钾,经济作物减氮、减磷、控钾总体施肥要求,建立主要作物化肥施用定额标准和相应的施肥制度。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当地主要作物化肥施用定额标准,除高产攻关示范区(片)外,原则上不得高于市里制定的化肥施用定额标准(见附件)。

2.构建化肥销售信息管理平台。以县为单位,开展县级农资销售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试点,整合农业经营主体姓名、电话及购肥等信息,引导实名购肥。鼓励推行刷卡扫码等方式购买化肥,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分析主体购肥相关信息,为指导农业经营主体定额施用化肥提供服务。探索建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种植作物种类和面积自助定量购肥、立等可取等购肥新方式。

3.建立施肥档案实现追溯管理。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建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核实主体姓名、类型、规模、种植作物及购肥、施肥等信息。依托各类行业协会,推动规模经营主体签订化肥定额施用承诺书,建立肥料施用档案,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实现可追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肥料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专业化施肥服务,建立代配、代送、代施、代管服务机制,有效推动化肥定额施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将化肥施用定额制纳入农业绿色发展和政府化肥使用量目标考核内容,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谋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进度,创新方式方法,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和工作到位,切实推进化肥施用定额制实施。

2.加大政策扶持。探索以工作实效为导向的财政奖补机制,落实商品有机肥补贴政策,统筹整合实施相关项目资金,加大对配方肥料、缓释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商品有机肥料推广应用的扶持力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应用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形成政策引导、总量控制、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制度体系,促进化肥施用定额制落地见效。

3.强化科技支撑。依托产业技术团队专家力量,加强对主要作物化肥定额施用技术集成研究,夯实定额施肥技术基础。开展施肥机械引进、研发,精准施肥作业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决策、变量施肥智能装备的技术研发。鼓励农业科研院校、产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与化肥施用定额制技术推广。

4.开展宣传培训。将推行化肥施用定额制的意义以及政策、技术等内容列入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农资经营户、生产主体的培训内容,切实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借助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宣传推广化肥施用定额制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和样板,努力形成农民(经营主体)自我约束、政策约束、补贴约束、宣传引导和技术支撑的良好氛围。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