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唱响“反季歌”——裕安区鹅产业跃迁式发展见闻
反季节蔬菜、反季节水果……在农业种植领域,反季节比较常见,可你见过养殖领域也赶上反季节潮流了吗?近日,在裕安区罗集乡白鹅养殖基地,一群大白鹅居然唱起了“反季歌”。
早春时节,温度比较适宜,裕安区许多乡镇的皖西大白鹅养殖基地一派繁忙,此时正是产蛋孵化期。中午时分,阳光正好,走进六安市宏程养殖有限公司,只见一排排现代化的大棚十分抢眼。掀开门帘一瞧,里面一片黑暗,就如同夜晚一般,一群大白鹅居然在“睡懒觉”,这又是咋回事呢?
“皖西大白鹅,一般是头年10月到第二年5月产蛋孵化,而第二年5至10月,由于气温变热,种鹅就不产蛋了,市场上的鹅苗出现了短暂的空窗期。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建造了大棚,对光照、温度、营养等进行调控,改变白鹅的繁殖周期,达到秋冬休产春夏产蛋、孵化的反季节效果。”六安市宏程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大兵说。
10多年前,韩大兵就在当地养殖皖西大白鹅,成了一名技术能手。在疫情期间,由于鹅苗销售受到影响,他放弃养殖转行干起了工程。近年来,我市对鹅产业高度重视、大力扶持,韩大兵又干起了老本行。不过这次,他没有按照老套路干,而是多次外出学习,对反季节养殖孵化产生了兴趣。
说干就干,在裕安区罗集乡竹园村,韩大兵用好用活政府衔接资金,加上自己的投入,总投资达2650万元。去年11月份,总面积达24400平方米的19栋现代化鹅舍建了起来,2栋饲料加工厂房、1栋办公用房、现代化孵化设备等都齐全了,一个偌大的养殖基地,共有12名养殖人员参与打理,其中9人都是当地村民。目前,养殖基地存栏种鹅3.2万羽,预计年孵化鹅苗可达150万羽。
“鹅是季节性繁殖动物,它怕热不怕冷,适宜的光照、温度等,会影响到它的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分泌会自动影响到生殖内分泌,进而让鹅的卵泡发育,最终产出蛋来。”韩大兵解释说,反季节养殖正是利用这样的原理,设计出跟自然光照相反,但却贴合鹅繁殖的光照环境,然后科学控制喂食,而建造的鹅舍空间较大,有现代化的散热系统,让种鹅凉爽度夏,进而反季节产蛋。”
再过一段时间,反季节养殖的种鹅就要产蛋了,这样正好与本地皖西大白鹅产蛋、孵化期错开。韩大兵乐呵呵地说:“反季节的东西一般都会比正常的售价高,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主要市场是河南、江西等地,孵化出的鹅苗根本不愁卖。”
反季节孵化鹅苗,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正逐步进入人们视野。走进裕安区罗集乡兴隆村,这里同样令人惊叹。“目前,我们一共建成21栋鹅舍,其中15栋正在养殖种鹅,每栋鹅舍有1800多只种鹅,一只种鹅一般能产蛋50枚左右。”裕丰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技术员卜现灵说。
今年60岁的卜现灵,是江苏省徐州市人。2024年养殖基地建成后,他来到罗集乡带领10多位工人负责饲养种鹅。预计今年9月底,养殖基地将累计建成42栋鹅舍,11月底全部投入使用。当前,养殖基地存栏种鹅3万羽,预计今年底,种鹅存栏量可达8万羽,年孵化鹅苗规模可达400万羽。
裕丰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计划总投资6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恒温智能养殖鹅舍、雏鹅养殖场、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仓储用房、饲料车间、孵化车间等,新上饲料生产线4条,购买孵化机等400台(套),共分两期建设。项目建成后,种鹅养殖规模可达30万羽,预计年孵化鹅苗1200万羽。
裕安区罗集乡党委书记陈平帮表示,近年来,该乡立足资源禀赋,以白鹅产业发展为核心,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联农带农等措施,白鹅产业逐步壮大。目前,全乡现有种鹅养殖规模达10万羽,年孵化鹅苗近500万羽,全产业链产值超亿元。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村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未来将深化三产融合,让皖西白鹅从“土特产”升级为“金名片”,最终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