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充分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现将《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意见时间自2021年1月10日至2021年2月10日止。提出意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一、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六安市行政中心5号楼109室 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聂信伟(收),并请在信封上注明“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字样。
二、通过传真将书面意见传真至3379356,联系人:聂信伟。
三、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wxnq110@126.com。
附件1: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起草说明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为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吸纳更多域外社会资本进入我市农业二产领域,推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依据《中共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提出新要求,充分吸收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相关部署安排,并结合我市本地实际和发展特色,制定了本文件。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按照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精深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要求,以绿色发展四大平台、经济开发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等为载体,瞄准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优势产业,转变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方式,创新招商机制,拓展招商渠道,积极招大引强,力争2021年和“十四五”期间引进落户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促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持续增长,着力推动全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三、研判起草过程
从2020年12月中旬起,文件起草组根据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制约瓶颈,本着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广泛收集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提供的素材,深入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企业开展调研,充分借鉴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形成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领域招大引强的工作指导性意见,将初稿报市政府领导审核,并多次征求了相关市直部门和县区政府意见,并力求做到与市委、市政府已下发有关文件内容的规定和内容一致。
四、目标任务
以现有农产品加工强县、强园、强企区域分布和各县区、各行业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比为依据,通过积极招商引进“头部企业”、域外社会资本、规模以上投资项目和返乡创业项目,202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领域招商引进签约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项目超过20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到2025年,招商引资总量大幅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确保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领域累计招商引进签约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项目超过1000个,其中投资额5亿元以上项目超过40个,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累计400个,各县区每年要招商引进1个以上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头部企业”,力争在优质油料、蔬菜、水果、水产品、饮品、主食产品、方便食品、农特产品等产业取得新突破,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加工方面取得新进展,在面向长三角区域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果,确保全市5年内累计招商引进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40个,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废弃物“两利用”项目30个,面向长三角区域社会资本投资项目40个,通过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十四五”期间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增加产值100亿元。
五、主要内容
在结构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提出了当年和今后五年开展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理念;第二部分是目标任务,围绕农产品加工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基础和条件,提出到2021年和2025年两个阶段的具体化目标任务,对各县区下达了相关定性定量指标;第三部分是推进举措,主要从六个方面对农产品加工招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即围绕主导产业招商、依托园区平台招商、瞄准重点企业招商、面向重点区域招商、创新模式举措招商和完善优惠政策招商;第四部分是工作机制,提出了建立招商项目统计监测机制、建立农产品加工招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招商项目信息报告机制、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和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五个方面内容;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要素保障、责任落实四个方面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工作给予支持和推动。
附件2: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为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吸纳更多域外社会资本进入我市农业二产领域,推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 农民增收致富,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招 商引资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按照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精深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要求,以绿色发展四大平台、经济开发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等为载体, 瞄准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优势产业,转变招商理念, 改进招商方式,创新招商机制,拓展招商渠道,积极招大引强, 力争 2021 年和“十四五”期间引进落户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促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持续增长,着力推动全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二、目标任务
以现有农产品加工强县、强园、强企区域分布和各县区、各行业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比为依据,通过积极招商引进 “头部企业”、域外社会资本、规模以上投资项目和返乡创业项目, 2021 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领域招商引进签约投资额 1000 万元以
上项目超过 200 个,其中 5 亿元以上项目 8 个,亿元以上项目80 个,签约投资额达到 150 亿元,其中舒城县 25 亿元,霍山县20 亿元,霍邱县 20 亿元,金安区 25 亿元,裕安区 20 亿元,金寨县 20 亿元,叶集区 10 亿元,市开发区 10 亿元。当年完成竣工达产项目 60 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额达到 50 亿元。力争通过引导投资主体纳统入规和梯次培育,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新增产值 20 亿元以上。到 2025 年,招商引资总量大幅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确保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领域累计招商引进签约投资额 1000 万元以上项目超过 1000 个,其中投资额 5 亿元以上项目超过 40 个,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累计 400 个,当年签约资金额在 2020 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 280 亿元,当年到位资金额达到 100 亿元。各县区每年要招商引进 1 个以上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头部企业”,力争在优质油料、蔬菜、水果、水产品、饮品、主食产品、方便食品、农特产品等产业取得新突破,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加工方面取得新进展,在面向长三角区域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果,确保全市 5 年内累计招商引进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40 个, 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废弃物“两利用”项目 30 个,面向长三角区域社会资本投资项目 40 个,通过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十四五”期间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增加产值 100亿元。
三、推进举措
(一)围绕主导产业招商。立足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以“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平台为载体,聚焦茶叶、水果坚果、中药材、蔬菜、皖西白鹅、霍寿黑猪、皖西麻黄鸡、小龙虾等八大特色主导产业,综合考虑交通、环境、防疫、市场等 因素,科学谋划和引进一批重大农产品加工项目。依托骨干龙头 企业,引进与其相配套的项目,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发展,形 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强与央企、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市域外投资基金紧密联系,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工业 和大健康产业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以此带一产促三产,逐步形 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二)依托园区平台招商。推进道路、给排水等基础和生活 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各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配 套功能,加快园区扩容和功能完善。在现有园区内规划打造食品 产业园、竹木家居产业园、中药生物产业园、羽绒产业园等专业集聚区,完善交易市场、冷链仓储、快递物流等配套设施。积极推进开发园区“标准地”改革,优化招商引资企业落地环境,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完善保姆式服务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到园区集中入驻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着力提高园区规模和企业集聚度,在“十四五”期间新打造 3-5 个年产值超 50 亿元、超 100 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进入全省 20 强园行列。
(三)瞄准重点企业招商。瞄准国内农产品加工领域 500 强企业或各行业排名前十强企业,紧盯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TOP100 开展精准招商,绘制行业领军企业导航图和产业招商路线图,结合我市农产品优势资源,制定农产品加工需求清单,收 集储备一批对外招商推介项目,按图索骥,主动上门开展招商推 介活动,突出招商项目针对性和实用性,力求达到精准对接和互利共赢效果。以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中国国际农交会、茶 产业交易博览会、国际羽绒博览会、徽商大会、秸秆综合利用博 览会等大型展会为契机,主动寻求与参展重要客商、重点企业的合作契机,积极争取来我市实地洽谈和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
(四)面向重点区域招商。加强我市与长三角区域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学习考察,主动出击,承接沪苏浙地区农产品加工 产业转移项目,力促签订一批农业投资合作协议,着力引进落地 长三角区域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招商项目。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驰名品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和研究分析,寻找与我市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合作空间,力争在水果加工、饮品加工、水产品加工、休闲方便食品加工、加工副产品循环利用加工、生物技术加工、营养保健品加工、智慧餐厨等领域填补空白和补齐短板。
(五)创新模式举措招商。充分利用各地种养业优势产区, 延伸茶叶、水果坚果、中药材、蔬菜、皖西白鹅、霍寿黑猪、皖西麻黄鸡、小龙虾、蚕桑等产业链条,鼓励投资者就近就地开展原料收购、产品贮藏和产地加工包装,推动资源招商。加大对已落户我市农业企业的后续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壮大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家在招商引资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突出以商招商。建立“政府+商会+企业”的新体系,丰富和完善“亲情招商”模式,重点依托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等知名商会、协会组织,拓展招商引资信息渠道,扩大招商朋友圈,开展商会招商。鼓励市场化投资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及社会引资人引进产业项目,推进中介招商。重点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带头人,积极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建立招商人才库,促进人才招商。鼓励通过参股投资、PPP 合作建设等模式,引进外商前来投资。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加强招商引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六)完善优惠政策招商。认真落实现有招商优惠政策,及时核实和兑现有关奖补资金。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项目申报和享受产业培育、科技研发、创业就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管好用好市、县区两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对投资规模大、社会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农业招商项目给予一定奖补支持。
四、工作机制
(一)建立招商项目统计监测机制。加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经信、投创中心、发改(粮食储备局)、林业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协调,确定专班负责。全面摸排、汇总和登记当年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项目,设定达产项目、在建项目、签约项目、意向项目 4 种类型,按照行业统计编码进行分类、分档次、分主管部门全面细致摸底排查,于每月月底前精准采集信息,及时填报数据报表,建立详细的工作台账,并对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动态监测。
(二)建立农产品加工招商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两级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联席会议由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同志为总召集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发改(粮食储备局)、经信、税务、统计、林业等部门负责同志任联席会议成员, 每月调度一次项目进展情况,每季度分析研判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走势,讨论会商落实招商项目重大政策、重点事项,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农业农村部门作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负责定期收集议题,提请召开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分管负责同志、业务科室和具体经办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沟通的平台和联络员沟通联系机制。
(三)建立招商项目信息报告机制。各县区要明确分管农业的负责同志外出招商制度,确保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 1 次。建立
招商信息搜集报送制度,每月提供有价值的招商信息不少于 3 条,于月底前报送;对投资意向明确的项目,由县区领导带领相 关单位实地考察,与企业开展交流洽谈。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 门要及时掌握招商项目线索和前期进展情况,跟进参与项目谈判 和签约,每月按时统计上报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进展情况。
(四)完善跟踪服务机制。要优化营商和服务环境,帮助项目投资主体争取优惠政策,协调优化相关审批流程,办理和完备相关手续。对意向招商项目,要做好前期调研、考察接待和相关服务工作,帮助投资主体开展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综合评估等工作,力争促成双方协议签约。对签约招商项目,要会同投资主体制定项目建设计划,推动资金到位,倒排工期,按照合同约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力争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对已投资入驻我市的企业主体,要进一步做好跟进服务,帮助其争取项目资金,申报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协调解决贷款贴息、融资担保、挂牌上市等金融政策,支持开展品牌推介、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等活动。
(五)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考评督查机制,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招商考评体系,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和年度评估考核机制,对各县区农产品加工业外出招商情况和招商引资项目进度情况,在市农产品加工招商联席会议上进行通报和调度。将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实绩作为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农业产业化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科学设置考核细则和考评办法,实行清单管理,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引进项目完成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并作为市级有关“三农”工作业绩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各县区要结合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招商企业联系指导和调研,督促农业农村、经信、发改、林业等部门对招商项目开展对口联系帮扶, 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分级调度机制, 市级每季度对投资额超过 5000 万元的农产品加工在谈未签约、签约未落户和在建未完工招商项目强化调度,各县区重点调度投资额 1000-5000 万元的招商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要将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总责、亲自抓,带头、带任务招商 引资,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整合多方资源,统筹推进招商引资 任务的落实。要定期对项目进行督查、指导和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的用地、融资、环保、政策支持等问题。
(二)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强化工作职能,充实精干力量,实行专人负责,专职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工作。 要注重选拔一批懂业务、能吃苦、有激情的同志开展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业务。对从事招商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专业化辅导,传授有关产业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内容, 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领域招商队伍素质和能力。
(三)强化要素保障。鼓励各级产业发展资金、基金支持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农产品加工招商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设备购置、带动农户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聚集土地经营权,切实抓好乡村和农业园区内闲置资源、资产的综合利用,解决好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中存在的土地指标问题。积极引进或聘任农产品加工领域科研人员、专业人才和招商咨询团队,加强与市内其他领域招商团队的交流、联络与合作,及时开展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互享,进一步提 高农产品加工领域引进投资项目档次和质量。
(四)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区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 行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工作的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辖和部门职责,认真对照完成年度下达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在农业农村部门总体协调下,发改(粮食储备局)部门要做好优质粮油加工 项目引进工作,经信部门要做好酒类、橡胶制品、棉麻等加工项目引进工作,林业部门要做好木本油料、坚果加工、木竹藤棕草 等加工项目引进工作,统计、税务、经信部门要积极帮助指导当年应税收入达到 2000 万元的招商企业开展纳统入规工作。通过职能部门扎实开展对口招商企业和招商项目服务,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建立招商引资约谈问效制度,对当年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 工作绩效不理想,或在招商项目落地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未及时妥善处理,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县区和部门,市政府 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附件:1. 2021 年各县区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2. 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相关工作任务分工
附件1
2021 年各县区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县区名称 |
2021 年目标任务 |
|||||
招商引资额(亿元) |
投资1000 万元以上招商项目数量(个 |
新签约项目数量 |
亿元以上新签约在建开工项目数量(个) |
亿元以上新签约建成达产项目数量(个) |
||
亿 元 以 上 )项 目 数 量 (个) |
其中:5 亿元及以上项目数量(个) |
|||||
霍邱县 |
20 |
30 |
12 |
1 |
9 |
8 |
金寨县 |
20 |
30 |
11 |
1 |
8 |
8 |
霍山县 |
20 |
25 |
10 |
1 |
7 |
7 |
舒城县 |
25 |
30 |
13 |
1 |
9 |
8 |
金安区 |
25 |
30 |
12 |
1 |
8 |
8 |
裕安区 |
20 |
25 |
11 |
1 |
8 |
8 |
叶集区 |
10 |
20 |
8 |
1 |
8 |
7 |
开发区 |
10 |
10 |
3 |
1 |
3 |
6 |
合计 |
150 |
200 |
80 |
8 |
60 |
60 |
附件2
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相关工作任务分工
序号 |
工作任务内容 |
牵头责任单位 |
协同责任单位 |
1 |
以“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平台为载体,聚焦茶叶、水果坚果、中药材、蔬菜、皖西白鹅、霍寿黑猪、皖西麻黄鸡、小龙虾等八大特色主导产业,综合考虑交通、环境、防疫、市场等因素,科学谋划和引进一批重大农产品加工项目。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林业局、市投创中心、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
2 |
在现有园区内规划打造食品产业园、竹木家居产业园、中药生物产业园、羽绒产业园等专业集聚区,完善交易市场、冷链仓储、快递物流等配套设施。 |
市发改委 |
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卫健委、市商务局、市 邮政管理局 |
3 |
积极推进开发园区“标准地”改革,优化招商引资企业落地环境, 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完善保姆式服务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到园区集中入驻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
市及县区开发园区、市发改委 |
市自然资源和规 划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投创中心 |
4 |
着力提高园区规模和企业集聚度,在“十四五”期间新打造 3-5 个 年产值超 50 亿元、超 100 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进入全省 20 强园行列。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
5 |
瞄准国内农产品加工领域 500 强企业或各行业排名前十强企业,紧盯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TOP100 开展精准招商,绘制行业领军企业导航图和产业招商路线图,制定农产品加工需求清单,收集储 备一批对外招商推介项目,按图索骥,主动上门开展招商推介活动 |
市农副产品招商小组成员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 市投创中心 |
各县区政府 |
6 |
以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中国国际农交会、茶产业交易博览会国际羽绒博览会、徽商大会、秸秆综合利用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为契机,主动寻求与参展重要客商、重点企业的合作契机,积极争取来 我市实地洽谈和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 |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农副产品招商小组成员单位 |
7 |
加强我市与长三角区域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学习考察,力促签订一批农业投资合作协议,着力引进落地长三角区域内有知名度和影 响力的农产品加工招商项目。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农副产品招商小组成员单位 |
8 |
管好用好市、县区两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制定有关优惠政策, 对投资规模大、社会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农业招商项目给予一定奖补支持。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投创中心、市农副产品招商小组成员单位 |
9 |
全面摸排、汇总和登记当年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项目,设定达产项目、在建项目、签约项目、意向项目 4 种类型,按照行业统计编码进行分类、分档次、分主管部门全面细致摸底排查。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林业局、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
10 |
优化营商和服务环境,帮助项目投资主体争取优惠政策,协调优化相关审批流程,办理和完备相关手续。 |
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
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税务 局、市投创中心等 |
11 |
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考评督查机制,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招商考评体系,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和年度 评估考核机制。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序号 |
工作任务内容 |
牵头责任单位 |
协同责任单位 |
12 |
将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实绩作为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农业产业化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科学设置考核细则和考评办法,实行清单管理,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引进项目完成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并作为市级有关“三农”工作业绩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13 |
定期对项目进行督查、指导和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的用地、融资、环保、政策支持等问题。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投创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地方金融监管 局、市生态环境局 |
14 |
鼓励各级产业发展资金、基金支持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全面落实农产品加工招商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设备购置、带动农户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
市农业农村局、市地方金融监 管局等 |
市投创中心、市农副产品招商小组成员单位 |
15 |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聚集土地经营权,切实抓好乡村和农业园区内闲置资源、资产的综合利用,解决好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中存在的 土地指标问题。 |
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 |
各县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 |
16 |
积极引进或聘任农产品加工领域科研人员、专业人才和招商咨询团队,加强与市内其他领域招商团队的交流、联络与合作,及时开展 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互享。 |
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
市农副产品招商小组成员单位 |
17 |
积极帮助指导当年应税收入达到 2000 万元的招商企业开展纳统入规工作。 |
市经信局 |
市农业农村局、市税务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