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4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艾启凤代表:
您在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农文旅融合一村一特色的建议》(第104号提案)已收悉。该建议立足现有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特色的皖韵乡村之美,提出的10个方面措施系统全面、操作性强,对推动我市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意义重大,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摸排有特色优势的村庄十名”的建议落实情况。目前,我市获评省级休闲旅游精品示范村8个、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2个,望春谷、大别山风景道霍山段等5地入选全国“乡村四时好风光”旅游线路。打造林水寨、符桥景区等农文旅融合特色景区,现有乡村旅游经营主体5700余家,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25.36亿元,5.33万户农户增收。
二、关于“区文旅牵头结合地方主管部门出方案”的建议落实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文旅发展,确定了打造六安版的“三地一区”的发展定位。2024年,市文旅局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进一步推进文旅强市建设深化农文旅融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高水平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
三、关于“地方基层组织、群众代表、企业等三方联合开发”的建议落实情况。成立六安市文旅产业推进工作专班,定期推进全市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支柱产业工作。市及所辖县区均成立文旅投公司,深化资源整合运营,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运营保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政府、村集体、村民、文旅企业等多方联动的运营模式。金安区张店镇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培育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超100家,实现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超亿元,带动就业万人以上。
四、关于“做好五年十年目标计划和逐年实施细则”的建议落实情况。立足比较优势,确定打造“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的战略目标,编制《六安市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暨文旅强市建设规划(2025-2030年)》《六安市旅游发展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规划》,开展文旅资源调查,摸清全市乡村旅游资源底数,谋划制定年度工作要点。
五、关于“文旅项目和乡村振兴支撑以及和美乡村打造等政策优势”的建议落实情况。形成《六安市旅游资源分析报告》,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牵引性项目、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2025年1-5月,全市纳入省“双招双引”平台文旅项目60个,金额92.65亿元。其中签约项目10个,金额6.47亿元;开工项目19个,金额52.4亿元;投产项目31个,金额33.78亿元。已开工、已投产项目中纳统项目35个,金额77.14亿元。
六、关于抓住“绿色食品和绿水青山的天然优势”的建议落实情况。深度挖掘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白鹅等产品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推动农业产品等向旅游产品转化。研发夏秋茶、生肖茶等特色旅游伴手礼,推出茶点、茶具等独具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皖西黄大茶联合全国知名奶茶品牌“霸王茶姬”推出“晴山栖谷”特色产品,上市两天全国销量逾300万杯。霍邱美食“法式鹅肝”互联网火爆出圈,线上话题浏览量达4.2亿人次。支持各县区分别打造“大别山的问候-源自金寨”“我把金寨带回家”“金寨有礼”“霍货有名”“金美好物”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并统一审核授权使用,严把质量关。同时推介一批具有质量保障的六安特色的“伴手礼”产品进民宿、景区、街区和社区。组织霍山县65家精品民宿采购“霍货有名”乡村振兴农产品,带动农产品销售130万元,促进农民增收230万元。
七、关于“打开红色主题文旅路线加强文化赋能”的建议落实情况。高度重视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以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等为核心,着力打造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六万情峡景区推出大型抗战实景剧《大别山传奇》,门票收入超5000万元;汤家汇镇“十万剧场”打造全国首部沉浸式、元宇宙红色演艺戏剧《立夏》,入选全省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十佳案例。此外,连续七届举办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新媒体话题参与总量超25亿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八、关于“农业研学和校企合作”的建议落实情况。加强农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民宿管家、餐饮、市场营销等文旅培训4500余人次,培养技能人才4148人。创新打造“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研学品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开设文旅类专业,现有在校生2083人,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九、关于“走出去学回来,国际贸易文旅农业领域合作”的建议落实情况。扩大农业对外交流合作,与RBD亚洲集团签订农业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六安优质农副产品、休闲旅游、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在泰国及东南亚市场打开销路,进入国际化产业渠道。通过召开银企政对接会,为农文旅企业解决融资1.9亿元,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公司参与运营和管理。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招引休闲农业项目12个,总投资额19.73亿元,其中茶旅项目2个、中药材项目3个、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2个、其他项目5个。
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农文旅融合协调发展,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走出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形成优势互补、多业联动、全域联合的发展“新格局”。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今后也希望您继续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64-337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