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情况的报告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时间:2025-01-02 15:45
字号:

一是粮食生产稳中有进。2024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6万亩,全省第2。探索在稻虾田发展再生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17.29万亩,稳居全省第5。引导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适度集中流转,大力推行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全市50亩以上规模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达1.8万户、累计流转面积334.9万亩,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215万亩。制定主要粮食作物种植茬口调整指导意见,对比筛选、推广适用主导品种,持续推进水稻机插秧和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2024年全市水稻机插秧率65.2%、新增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2个、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率预计可达86%以上。2024年,预计全市粮食总产73亿斤左右,实现“二十一连丰”。

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常态化走访和集中排查相结合,2024年,全市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0891户29742人,对未消除风险的动态监测对象全面落实帮扶措施,未发生一例返贫致贫现象。开展产业就业帮扶,2024年,全市30.21万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实现务工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71万人,156个就业帮扶车间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481人。严格项目管理,2024年已到位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2.41亿元,实施项目1037个,其中支持产业项目522个、资金13.86亿元,占比61.85%。落实“四个一批”要求,强化资产确权登记和后续运营管护,全力盘活各类闲置资产,目前全市累计形成经营性项目资产5453个、资产原值63.2亿元。扎实做好联系帮扶,及时调整市级领导乡村振兴和精品示范村建设联系点,跟踪推动省市领导在联系点议定事项落实。做好第八、九批选派干部轮换工作,第九批1395名选派干部全部到岗。

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推进茶园、中药材基地改造提升和白鹅、麻黄鸡等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今年,全市新建规模种养基地95个。开发龙头企业贷等金融产品,为726家主体融资7.22亿元,全市净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累计493家、总数居全省第1。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为企服务进园区,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和承载力,截至11月底,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综合产值同比分别增加7.15%、12.3%。持续加强六安瓜片等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今年全市新认证51个,累计994个,居全省第2。新建4个六安农产品在沪展销中心,前三季度,全市销往长三角和上海地区农产品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2%、19.4%。

四是提质建设和美乡村。在“两带三环”和美乡村示范带精选布点,突出“村庄美、产业特、市场主体强”,一村一方案,夯基础、补短板,分年度梯次申报创建精品示范村。2024年,全市成功申报21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居全省第2。以精品示范村为核心节点,在“两带三环”线路加密布点建设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打造和美乡村风景带,2024年,全市新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94个,居全省第1。深入推进“三大革命”,扎实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和万村清万塘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提升。截至11月底,全市新实施农村改厕35077户。

五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改革试点,裕安区整区推进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2024年工作任务,其他6个县区试点乡镇延包合同签订率达96%,超全省平均进度。不断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印发《关于加强村组集体资金规范化管理的通知》,推广使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租赁合同示范文本(试行)》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合同示范文本(试行)》,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

六是推进农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强化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排查监测,开展六安市农业农村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平安渔业”创建,开展“变拖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推动网格化监管,已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监测56056批次,定量监测9667批次,不断强化豇豆、芹菜、“6条鱼”等重点问题品种的监管。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批发市场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情况检查2次。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持续落实化肥施用定额制、农药购买实名制,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1%,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9%以上。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57%,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0.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4%。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