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三季度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牢记“国之大者”,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截至10月8日,全市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7183台,水稻已收获面积355万亩,收割进度58%。召开全市秋种小麦、油菜作物单产提升培训技术会,对全市所有农技人员,有秋种任务的行政村、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单季流转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进行技术培训。召开全市保障粮食安全工作部署会,明确当前工作重点,部署推进全市秋种工作,9月下旬、国庆假期期间,市农业农村局对所有县区秋种工作开展多轮督导,截至10月8日,全市油菜已播种14.55万亩,进度16.53%。
二、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一是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持续招大引强,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重大招商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持续招大引强,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重大招商项目及时开工建设。截至9月18日,全市新增签约、开工、投产绿色食品项目138个,总投资金额186.7亿元。项目数、投资金额分列全省第3位和第10位,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4个,总投资162.48亿元,5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75.6亿元。重点项目有总投资6亿元的裕丰牧年产30万只种鹅和年孵化1200万只鹅苗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彩云边霍山石斛深加工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蜂产品精深加工及工业旅游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总投资5.5亿元的松鹤堂休闲康养中心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霍山石斛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规划设计。二是调度乡村农产品入沪销售工作。推动山海农业分别与裕安区单王乡签订优势种植项目合作协议、与霍邱县友喜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鹅产品加工项目合作协议计划建设西红柿、辣椒、水果玉米等订单农业种植基地。积极对接上海媒体,加大我市优质农特产品在沪宣传力度,7月27日《他乡有好物》六安篇在上海电视台都市频道进行首播,同步上线上海、安徽、湖北、福建、江苏、新疆等地的IPTV和互联网电视,并在上海公交、地铁内的移动电视进行宣传,同时以电视购物、线上购物的形式为六安皖西白鹅、六安瓜片、霍山石斛、麻黄鸡等优质农产品进行推广销售。
三、守护绿水青山,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人居环境的舒适度。2023年度21个精品示范村368个年度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进度88.76%;2024年度21个精品示范村307个重点项目已开工297个,建设进度69.28%。2023年度97个省级中心村已经建成并完成县级自验,计划11月份完成市级初验并申请省级验收,2024年度94个省级中心村平均建设进度39.6%。全市新改厕竣工32630户,完成年度计划任务(37008户)的88.2%。收运处理农村生活垃圾42.9万吨,全部实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完成75行政村生活污水、45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分别占年度任务的82%和85%。各地累计发动179余万人次参与“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理清理沟塘1.5万口、清理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废弃物4.7万吨、清理乱搭乱建1.1万户、清理废旧广告牌2.1万个,村庄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提升,基本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四、完善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规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今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1265户4347人;针对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4053户12638人,户均安排7.6条帮扶措施。已到位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2.41亿元,实施项目986个,已开工986个、开工率100%。积极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今年以来,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6499户2.89亿元,贷款余额14.26亿元。强化资产确权登记和后续运营管护,累计形成项目资产52493个、资产原值265.44亿元。
五、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根据市级二轮延包试点工作整体部署,对各县区二轮延包试点工作开展常态化督查,8月份已经对所有试点乡镇开展过一次督查。截至目前,2024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的裕安区顺河镇已完成延包工作任务。纳入试点范围的裕安区(除狮子岗乡和顺河镇以外的其他乡镇)、霍邱县岔路镇、金寨县铁冲乡、霍山县下符桥镇、舒城县万佛湖镇、金安区木厂镇、叶集区三元镇正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和归户表农户签字确认工作。同时,密切关注延包试点中出现的信访事项,依法、及时回应群众的合理诉求。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完善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全部与村委会完成了“账务分设”。逐村对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以及货币存量等进行排查核实,准确掌握农村集体资产状况和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将资产数据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