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A171号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葛自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全市食用菌工厂化、标准化生产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对您提出的相关问题和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有关调研,并结合我市当前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举措,对相关建议进行借鉴吸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招大引强,提高工厂化生产比例建议
食用菌是重要民生保障产品,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通过制定印发《六安市“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六安市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政策文件,市县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双招双引专班,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市、局主要领导带头招商的“头雁”作用,加强推介宣传,考察学习吉林省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工厂化生产企业,主动与食用菌“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对接,招大引强,学习借鉴,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等,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积极推进工厂化生产。2023年,农业系统累计外出招商40余次,对接、考察学习山东七河等企业70多家;开展食用菌招商引资等重大项目建设23个,投入资金0.94亿元。全市现有食用菌规模经营主体35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家,规上企业16家。建有食用菌数字农业工厂1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加工企业4家,工厂化生产面积3.05万平方米,实现食用菌规模化周年生产。
下一步,我们将协同县区进一步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借助承办全国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双交会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宣传推介,着力招引一批食用菌研发制种、生产、精深加工知名工厂化企业,支持企业跨区域合作、并购和重组,做大龙头,进一步提高全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水平。
二、关于培育食用菌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建议。
近年来,全市通过强化优势食用菌产区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种植模式,支持开展食用菌产业专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促进产业形成集群、集聚效应。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淠淮经济带、舒城县为主的草腐菌栽培区;以大别山区为主的木腐菌栽培区;以金寨县、霍山县、金安区南部山区为主的大别山珍稀食药用菌产业带。重点发展以天麻、茯苓、灵芝、桑黄、羊肚菌等大别山珍稀药用菌为主,香菇、黑木耳、平菇等传统品种为辅的发展格局。目前,我市连续举办三届全国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金寨县先后授予“中国药用菌之都”“中国灵芝之都”“中国药用菌大市场”等美誉。全市累计规模基地面积9000多亩,其中100亩以上15个,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62个,食用菌种植标准园8个,其中省级标准园3个;制订灵芝、香菇等栽培技术规程4个、桑黄、香菇等相关标准17个,新建标准化生产线16条,有国家药品GMP认证生产车间企业4家,标准化菌种厂(培育中心)4个,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基地近400亩。认证食用菌有机产品26个、绿色产品13个,有5个全国名特优新食用菌农产品、5个公共区域品牌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四个公共区域品牌入选全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单。认定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示范基地1个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县区继续加大食用菌产业集聚培育力度,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加快集聚区建设,促进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发展,增强、提升食用菌生产加工集聚效应。同时,进一步加大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推进力度,积极培育、制定或修订完善食用菌原料采购、菌种生产、田间栽培、包装贮藏、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生产相关标准,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64-3287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