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抓金寨促全市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时间:2024-04-22 16:24
字号:

一、总体要求

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突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金寨县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强化示范引领带动,通过抓金寨促全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到2027年,金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5亿元以上,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创建20个左右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和200个以上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成功创建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县,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过7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80亿元以上,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创建100个左右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和1300个以上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成功创建2个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县,村集体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过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二、抓金寨,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

(一)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茶叶、中药材、蚕桑等特色产业,新创建“三化”茶园6个、新发展中药材8000亩、新发展桑园4000亩。支持金寨县建设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库,推动良种试验繁育基地建设。优先支持申创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产业+金融+科技”项目和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园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升级改造金寨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争取省绿色食品母基金支持,储备和推送一批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指导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创建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金寨分院,争取国家级产业顾问组对金寨中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技术指导。

2.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和冬闲田综合整治利用,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加快育秧中心、农事服务中心、烘干中心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综合保障能力。指导申报绿色高产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项目。支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

3. 扎实推进全域乡村旅游。支持旅游景区开发改造、资源整合、宣传推广,指导天堂寨镇前畈村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湾景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民宿,推广“一宅两院”,争创“国家等级民宿”“皖美金牌民宿”,打造精品民宿30家以上。争取将大别山地质公园保护展示项目纳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建设大别山航空飞行营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宣传推介金寨四季文旅资源,打造“养心金寨”文旅品牌。支持打造水上运动转训基地,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升花石大湾、天堂寨、茶西河谷等森林康养基地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4. 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市级每年拿出20%以上指标支持金寨县申报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加密布点建设省级中心村,分批次将原自主建设中心村逐步升级成省级中心村,每年支持金寨县新增建设名额和改造提升名额各10个。申报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县、“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

5. 加快推动美丽乡镇建设。指导开展城市更新片区建设,打造EOD项目示范小镇、知名红色小镇、金牌康养小镇,建设干净、整洁、有序的美丽乡镇。支持金寨县打造“最干净城市”。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在转移支付上争取省级倾斜。

6. 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支持编制鄂豫皖结合部金寨地区铁路客货运布局规划。推动合武高铁2028年6月底前、和襄高速2025年底前建成通车,争取南信合高铁引入金寨东站,积极推进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线、霍邱至金寨高速、沪蓉高速金寨段改扩建工程及金寨民用机场前期工作,实施金寨县国省干线提标改造和美丽乡村旅游公路建设。推进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金寨县段)建设,史河(金寨县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竹根河中小河流治理,熊家河、青龙河等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徐冲灌区、韩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支持果子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施水库移民库区和安置区美丽家园、产业发展等项目。支持实施金寨经济开发区南溪路道排工程,推进西茶谷茶旅融合绿色发展、天堂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乡镇充电基础设施,新增公共充电桩800个以上。

支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改善乡镇寄宿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支持以金寨技师学院、六安技师学院为基础设置高等职业学院。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级示范区和综合医改示范区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创新发展试点,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加强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建设,扩大农村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供给。持续深化失能困难群众社会化组织化集中养护改革。

7.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推进网格监测、数据比对、动态管理、精准帮扶和风险防范。完善“救急难”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三保障一安全”及社会兜底救助等政策,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金寨县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保持全省前列。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积极推广以工代赈。鼓励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

(三)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8.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争取增加金寨县新一轮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扶持计划数量。指导实施“整镇推进、整县提升”模式,采取片区组团经营、联村抱团经营、村办实体经营等形式,统一规划集体经济项目。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用好信用农户信贷资源。安排对口合作项目和资金,推进面冲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9. 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动老党员、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健全完善“一站三中心”“红色评议站”工作机制,开展“无越级访乡镇”“无访村”评比工作。总结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经验做法,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10. 涵养文明乡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文明创建活动,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办法。提升“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工作质效。实施“送戏进万村”等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争取将大湾村纳入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指导开展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

11.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指导金寨县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有序探索农村金融领域改革,开展农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推进“五位一体”金融支农创新试点。

(四)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12. 强化红色文物保护。争取国家及省级文物保护资金,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及展陈提升。推动贯彻落实《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烈士纪念设施。推广金寨县烈士陵园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经验,加强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建立革命文物保护名录数据库,提升完善“红源”数字平台功能。

13. 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支持提升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水平。扶持奖励一批红色题材文艺精品,推荐申报省级及以上常设性文艺奖项。支持金寨干部学院与省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开发打造红色精品课程。

14. 推进红旅融合。抢抓与上海对口合作政策机遇,紧扣“两源两地”,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金寨高标准打造提升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景区,推进汤家汇、斑竹园等红色旅游小镇发展。指导开发红色文创、红色民宿等产品业态,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合作,重点推出一批红色旅游主题线路。

(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15. 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面向金寨县组织开展蹲点调研指导、支部结对共建,围绕村级带头人选拔、党员作用发挥等开展指导。支持金寨干部学院打造全国一流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优先支持金寨县培育打造省市乡村干部实训基地。

16. 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建立金寨县农业、工业、文旅健康等产业发展需求清单。结合每年省“百个专家团队下基层”活动,遴选上报1-2个优质项目,促进专家人才与企业结对帮扶。支持开展特色工种技能培训,推动“金凤还巢”综合服务平台提档升级。指导金寨县每年至少争创1个省级产业创新团队。每年定向支持金寨县至少设立1个“博士驿站”。

17. 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指导金寨县依托金寨干部学院、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等开展主体培训。全市“沉浸式”跟学名额分配向金寨县倾斜,推动金寨县乡镇党政正职先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多培训。统筹调配第九批选派帮扶力量,优先选派发改、财政等市级要素保障部门干部赴金寨驻村帮扶。

三、促全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

(一)推动粮食生产能力走在全省前列。学习推广金寨县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的积极探索,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力争市域内淠史杭灌区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稻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20万亩左右,粮食产能达75亿斤左右。

(二)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学习推广金寨县在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上的有效做法,加大霍山石斛、六安瓜片、皖西白鹅、麻黄鸡等特色优势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力度。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做好主导产业选择、种养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引育、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品牌创建,各县区确定不超过3个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各园区明确1到2个主导产业,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市建成4个全省前列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鹅产业集聚中心、华东最大地方品种鸡养殖基地、安徽省茶叶和道地中药材发展高地。

(三)推动乡村旅游走在全省前列。学习推广金寨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经验做法,探索组建市、县区文旅发展投资公司,摸排旅游资源底数,做好旅游产品开发、景区景点能级提升、旅游风景线建设,加快民宿集聚区建设,精准开展乡村旅游推介,实现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升级,推动六安市纳入沪皖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力争全市新增皖美金宿20家、“大别·乡宿”50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30家,乡村旅游年接待突破4000万人次、总收入达235亿元。

(四)推动“千万工程”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及时总结金寨县推进“千万工程”的有益探索,突出村庄美、产业特、市场主体强,把精品示范村建成集体经济强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坚持“点上打造精品、线上连点成片、面上整体提升”原则,围绕旅游线路、国省交通干线和特色产业集聚区优先布点建设省级精品示范村,到2027年建成全市“2带3环”精品村示范带布局。优先在精品示范村串联线路上加密布点建设省级中心村,兼顾尚未开展省级中心村建设的行政村,进一步扩大线路示范带动范围。各县区选择基础条件好、有优势的特色镇开展美丽乡镇建设试点。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