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六安市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
2023年9月1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六安市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六政办〔2023〕14号)。为便于理解和执行,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2023年5月9日,省委书记韩俊在《安徽信息每日要报》第86期上作出批示“白鹅产业大有可为,要全产业链布局”。6月15日,副省长张曙光来我市开展皖西白鹅产业发展调研,召开了全省鹅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会议要求六安市要围绕打造高端绿色农产品产业集群、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先行编写鹅产业发展规划,并向省政府汇报。结合工作实际,市农业农村局立即启动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相关工作,并制定《六安市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要求,立足地方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鹅保种育种、集中孵化育雏、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以及鹅肉、鹅肥肝、羽绒羽毛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规划建设产业园,推动产业积聚发展,做长做优产业链条,推动规模养殖标准化、产业发展园区化、生产加工精细化、市场销售品牌化,构建以皖西白鹅、朗德鹅为主导品种的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提高我市鹅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全市鹅产业跃迁式发展。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文件起草。2023年6月16日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立即启动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期间,多次组织各县区业务骨干,鹅养殖、屠宰、加工等企业负责同志以及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等科研院所专家深入讨论分析当前六安市鹅产业发展需推进的工作、面临的困难。按照孙市长工作部署要求,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组织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业务人员,在前期开展县区调研基础上,研究起草实施方案,经多轮讨论修改形成初稿。7月24日,叶书记主持召开《六安市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专题研讨会,要求立足六安鹅产业发展优势,积极谋划推动鹅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积聚水平,实现鹅产业跃迁式发展。8月8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在我市召开六安市白鹅产业发展座谈会,参会人员有孙市长、市政府秘书长钱大兴、市农业农村局和鹅产业发展相关企业。
(二)意见征求。2023年8月9日,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征求<关于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各县区政府(管委)和市直有关部门意见。并根据征求意见反馈情况修订。
(三)公平性竞争和合法性审查。2023年8月11日,市农业农村局结合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审查意见作了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
(四)会议审议。2023年8月2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实施方案》。
(五)文件印发。2023年9月1日,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实施方案》(六政办〔2023〕14号)。
四、工作目标
聚焦鹅保种育种、集中孵化育雏、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以及鹅肉、鹅肥肝、羽绒羽毛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科学规划建设鹅产品生产加工园区,构建以皖西白鹅、朗德鹅为主导品种的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到2027年,完成全市鹅饲养量3000万只(白鹅2400万只、朗德鹅600万只),鹅产业及羽绒羽毛产业综合产值300亿元以上(鹅产业综合产值180亿元以上,羽绒羽毛产业产值120亿元以上)等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市鹅产业跃迁式发展。
五、主要任务
文件围绕如何打造绿色高端鹅产业集群,提出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
重点任务 |
具体措施 |
1 |
建设鹅产业集聚区 |
在当前主导产区竞争比选建设一个鹅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鹅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力争建设成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全国最大的鹅全产业链集聚园区。 |
2 |
充分发挥产业园的平台引领作用,以政府为引导、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养殖基地、养殖场户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带动整个鹅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
|
3 |
开展“双招双引”和招才引智 |
发挥鹅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集聚发展平台优势,加强我市产业园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食品工业园结对共建,精准瞄准国内知名鹅产业链主企业,靶向招商。 |
4 |
构建招才引智“绿色通道”,着力引进一批鹅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科技支撑。 |
|
5 |
支持鹅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升级改造 |
规范屠宰加工企业运营管理,支持扩大市场,指导屠宰企业开展鹅“保底价”收购。 |
6 |
支持企业研制开发预制菜、熟食制品、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
|
7 |
支持鹅肥肝生产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标准化生产。 |
|
8 |
支持羽绒羽毛生产加工企业引进新装备、新技术,提档升级,引进和培育产业头部企业,进一步建设全国羽绒之都。 |
|
9 |
扩大鹅产品销售渠道 |
支持企业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积极开拓开直供直销、连锁加盟、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的销售渠道,扩大对外市场份额。 |
10 |
做大鹅品牌市场效益 |
规范企业申报使用皖西白鹅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举办国际羽博会、鹅美食文化节、鹅产业发展论坛和参加国内外农产品交易会、推介会,大力宣传鹅文化、鹅产品,提升我市鹅品牌市场效益。 |
11 |
支持企业申报认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提升绿色产品市场认可度。 |
|
12 |
加强保种育种 |
支持皖西白鹅保种场,收集纯种皖西白鹅,加强种群选育,扩大种鹅核心群规模。 |
13 |
指导企业和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皖西白鹅选育和朗德鹅提纯复壮工作,提高鹅育种水平,培育生产性能稳定的优势鹅品种(系)。 |
|
14 |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
布局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五个白鹅养殖集中区和霍邱县朗德鹅养殖集中区, |
15 |
支持企业建设种鹅扩繁基地和集中孵化中心,开展种鹅场疫病净化, |
|
16 |
推广种养循环发展,做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禽流感等疫病和规模养殖场疫病监测, |
六、创新举措
《实施方案》重点创新举措在于从全产业链谋划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以发挥地方品种资源优势和带动农民增收为方案的核心要义,聚焦园区平台建设推进加工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全产业链跃迁式发展,提出实施“2233”鹅产业跃迁式发展行动计划,布局建设功能体系完善的鹅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和鹅肥肝生产加工产业园“2个产业园”,围绕两个主导鹅品种建设皖西白鹅保种育种场和肥肝鹅育种场“2个育种场”,到2027年全市鹅饲养量超过“3000万只”,全市鹅产业及羽绒羽毛产业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
七、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级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鹅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土地保障。盘活废旧厂房、闲置校舍、“四荒地”、废弃和低效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存量资源,整合开发零散一般农用地,保障鹅产业发展空间需求。
三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积极申报争取地方专项债,用于鹅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标准化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鹅产业链企业的信贷支持。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绿色食品产业基金加大对我市鹅产业支持力度。
四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依托皖西学院成立鹅产业学院,依托市农科院与皖西学院组建鹅业(鹅产品)研究院,深化与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
五是优化产业环境。加强生产流通秩序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加强相关政策解读和宣传,及时回应企业和社会关切,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下一步,聚焦终端产品端、中段加工端、源头养殖端和产业招商端。增加鹅制品种类、扩大产能,丰富鹅食品品种。鼓励区域内鹅产业相关企业积极与高校院所对接,开展鹅肉、预制菜及加工副产物技术研发、成果应用和示范推广。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机制,链接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发展订单养殖,开展皖西白鹅高产蛋品系选育和朗德鹅提纯复壮,着力招大引强,重点招引鹅产品深加工企业。
政策咨询部门: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贾昌泽;
联系电话:0564-337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