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一、制定的背景和依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供给能力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市场竞争强的农业强国“五强”要求,省委书记郑栅洁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做出“五个坚定不移”工作部署,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叶露中书记做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强市这个“不掉队、赶上来”关键性工程具体安排。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六安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实施方案》(六办发〔2023〕1号)《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六政〔2023〕1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皖农办〔2023〕1号)等文件要求起草。
二、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制定2023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更好明确2023年度工业经济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找准主攻方向、强化工作抓手。综合长短期目标任务,针对可量化的工作任务进行具体量化,无法量化的工作任务进行定性明确,明确责任单位,确保全年工作有抓手、能落地。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2年12月底,市农业农村局启动《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起草。2023年1月,市委出台《六安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实施方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点》,我局围绕关键性工程关于农业农村发展五年规划目标,结合2023年市委一号文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分解2023年省交办我市工作任务,细化2023年度具体目标任务,形成《要点》初稿。经征求各县区、市直相关单位意见,形成《要点》(征求意见稿)。2023年1月召开征集意见座谈会,征集社会意见完善后,经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审议后印发。
四、工作目标
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915万亩以上、总产70亿斤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4%,力争新增农产品加工产值5-10亿元企业2家,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
五、主要内容
一是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升粮食单产、较少机收损失,提升粮食产能。发布主推品种,优化茬口衔接,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推行“单种、单收、单储、专用”,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915万亩以上、总产70亿斤以上。
二是持续推进科技强农。推进种业振兴,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建设区域优势良种繁育基地,强化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合作。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以上。推进数字农业生产,建设数字农业工厂等,发展智慧农业,新建数字农业工厂2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0个。
三是持续推进机械强农。加快补齐插秧机、播种机、复式开沟机、秸秆处理机等主要农机具短板;加强育秧中心、综合农机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大力建设全程机械化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和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加大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乡镇支持力度。
四是夯实农田基础设施。规范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先将淠史杭灌区内基本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改造提升20万亩。紧抓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工程建设,实施2.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新建和改造灌溉站402座、塘坝7948座、排涝站45座等。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五是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深做实“138+N”“6969”工程,大力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分产业分层级开展培训。推进茶叶、中药材、水果、蔬菜、蚕桑、油茶等特色种植业扩面提质增效,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50亿元。严格对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标准,引入有实力的市场经营主体入驻园区,持续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度和承载力,全市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综合产值320亿元。立足本地产业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入驻园区,鼓励支持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装备升级改造和智能化应用,提升精深加工水平,6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实现加工业产值300亿元,聚力绿色食品“双招双引”,全市招引绿色食品加工领域项目协议引资额不少于220亿元,实现对沪农产品销售额增长15%以上。
六是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依托本地优势特色品种,积极申创新区域公用品牌,强化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宣传靓化地方产品品牌,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达标合格农产品等认证工作。开展六安脆桃、六安大米等区域公共品牌申创工作,新增有效认证绿色食品30个、有机农产品20个,新申报地理标志产品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3%、83%,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提升至83%、80%。
七是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两整一改”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运营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完善运行管护机制,提升群众满意度。高质量完成35197户年度改厕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7%以上,加快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1%,新申报建设90个以上省级中心村,新建11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
八是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金寨县宅基地改革试点,在落实宅基地所有权、保障宅基地资格权、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方面开展有效探索。扩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范围。稳慎推进裕安区二轮延包试点。。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推深做实农村“三变”改革。
九是持续推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工资性收入,扎实推进农村本地居民就业“121”计划,切实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深入推进产业帮扶工作,促进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强对农民实际补贴,确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十是加强“三农”队伍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从政治上抓“三农”工作,压实工作责任,逐项逐级推进。做到“一改两为五做到”,紧盯“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紧抓重点工作奋力赶超。
六、创新举措
贯彻《六安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实施方案》,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强市建设,重点将淠史杭灌区基本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升粮食产能;发展县区主导特色农业产业,指导村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七、保障措施
实施乡村振兴专项考评,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要素保障水平上下功夫,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加大资金、人才、土地、平台等服务保障,促进更多资源向农业农村集聚,推动农业强市建设,为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政策咨询部门:六安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郭杰;
联系电话:0564-337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