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时间:2023-06-30 16:21
字号: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推深做实“138+N”“6969”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比价增幅5.5%,全省第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6.7%,全省第3;1-5月份,一产固投累计增幅59.8%,全省第3;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增速10.1%,全省第2。具体情况如下。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工作稳中有进。一是科学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结合我市实际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则》,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市2023年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91个项目,其中在淠史杭灌区内安排72个项目、面积43.02万亩,目前项目实施方案均已批复,正在招标。二是大力推行粮食生产精耕细作。杜绝“种懒田”,优选主推品种,筛选发布喜两优晶占、喜两优超占等12个一季早中稻主推品种,确保稻-麦、稻-油等作物茬口合理衔接,提高主推品种种植面积,目前,全市已建立618个主推品种单品种示范片。全面推进水稻机插秧,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创新开发插秧机专项贷,累计放贷6009.665万元,推动全市购置插秧机1417台,保障水稻机插秧机械需求。截至6月23日,全市累计完成水稻种植面积572.87万亩,完成目标任务93.91%,累计插秧面积453.7万亩,占比达75%,较上年提升41.7%。三是紧抓小麦夏收。制定《六安市2023年小麦抢收工作方案》,设立14个跨区作业接待站,组建45支小麦抢收应急服务队,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1740份,投入联合收割机5171台,促进机械供需有效对接,截至6月4日,在地257万亩小麦已全部完成收割任务,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138+N”“6969”工程深入推进。一是分产业分层级开展农业产业带头人培训。今年以来,新增产业发展带头人3411名,全市产业发展带头人总数达40652名,开展带头人培训7868人次,其中县级培训3337人次,乡镇培训人4531次。二是大力推进规模经营、主体经营和一二三产融合经营。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2023年上半年,全市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年3445个,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集中,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流转率62%。三是推动“8+N”特色产业提质扩量增效。推进高质高效“三化”茶园建设,大力推进高产密植茶园种植和低产茶园改造,着力解决茶园“稀毛秃”问题,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推进老旧果园改造和标准化园建设,扩大霍山石斛等名贵中药材种植面积,推广霍邱县三流乡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建设皖西白鹅、麻黄鸡、霍寿黑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推动产业发展。上半年,全市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预计达436.3亿元,同比增长10.8%。三是着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综合实力。一季度,全市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引进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经营主体16家,累计发展至194家,实现综合产值83.2亿元。霍邱县长集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市累计建设长三角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0个。全市现有年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家,5-10亿元龙头企业6家。夏星食品、海洋羽毛等企业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四是稳步提升绿色食品“双招双引”质量。全市上半年绿色食品“双招双引”新增入库项目78个,总投资额136.14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32个,投资额61.88亿元;已开工项目17个,投资额50.34亿元;已投产项目29个,投资额23.92亿元;新增纳统项目46个,纳统金额74.26亿元,占比100%。紧抓与上海对口合作机遇,与上海市安徽商会“会长企业”徽骆驼农业发展集团共同组建的六安市徽骆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动我市高档特色农产品进沪市场。

(三)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持续提高。一是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大革命”。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新改厕27727户,完成年度任务74.3%;完成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38个,完成年度任务84%;完成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56个,完成年度任务73%;完成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年度任务24个,完成年度任务41%;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4条,完成年度任务59%;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行无害化焚烧,无害化处理率100%。二是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常态长效督查机制,将“两整一改”纳入常态化督查内容,每季度对各县区工作落实情况开展随机督导,目前已开展了一轮明查督导和两轮暗访督查,分县区下发问题交办单13份,督查通报1份。三是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22年99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重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2023年新申报9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预计8月份完成,2023年度1100个自然村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一是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在裕安区狮子岗乡开展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小田变大田”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和农业精耕细作、盘活农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乡镇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乡镇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七项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农村改革的有效路径与方法。二是持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金寨县在巩固第一轮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就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和宅基地审批管理等方面开展试点,形成了《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和有偿使用试行办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暂行办法》《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暂行办法》等多项制度性成果。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深入推进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关键性工程,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一是紧抓粮食生产。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则》培训和执行力度,做好2023年度50万亩项目建设。强化粮食生产指导和服务,做好茬口衔接,做实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紧抓秋种、秋收,全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二是紧抓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头三尾”的要求,推深做实“138+N”“6969”工程,着力提高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基地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园的集聚力。培育壮大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行订单生产,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一产的带动效益。强化品牌创建,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三是紧抓对口合作。聚焦“四加十见效”,充分利用市场逻辑与上海市场等高对接,在推动农产品进上海平台上见效,突出“投资为纲、项目为王”,主动对接、靶向招商,全力招引一批新项目、好项目落户。四是紧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两整一改”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行动和三大革命、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具有皖西特色的和美乡村。五是紧抓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两改革一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扎实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稳慎推进金寨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范围。总结提炼裕安区狮子岗乡六二村延包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村“人地矛盾”方法路径。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