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渔业产业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要点
一、2022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亮点
(一)持续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一是大力推广“三流”模式。三流模式投入少、成本低、原生态、品质高、上市早、效益高,是一种适宜全市推广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通过示范带动、技术培训,三流模式已得到广泛推广,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二是提升小龙虾加工能力。引导资金投入水产品加工业,支持小龙虾加工企业新增加工设备,提高产能,完善冷链运输。2022年全市已投产小龙虾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量达8万吨,从根本上解决了六安龙虾库虾加工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小龙虾集群项目建设。2022年,我市继续实施江淮小龙虾项目,中央财政资金2745万元,总投资1.08亿,六安市有稻虾种养、小龙虾加工、冷链运输、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的18个主体参与。集群项目的实施,加快了产业发展,提升了六安市小龙虾产业融合程度。
(二)持续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一是大力推进长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工作。层层压实禁捕责任,市禁捕办与各县禁捕办签订了《2022年度禁捕工作责任书》,督促各县区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深入推进非法捕捞打击整治和“三无”船舶收缴清理工作常态化。加大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共印发宣传材料602395份,出动执法人员4912人次、执法车船1770辆(艘)次、开展巡查1866次,组织开展联合行动156次,查办违法违规案222件、涉案228多人,行政处罚金7.9万元,收缴渔网具518件、电捕器13台套、渔获物12880.7公斤。联合市公安局组织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专项行动,全市已查获11起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案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6人。对重点水域的违法捕捞和垂钓行为予以打击,实现了保护区和禁渔区“四清六无”。强化禁渔宣传,围绕《长江保护法》、《渔业法》,深入重点水域,通过树立标牌、广播、微信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长江禁捕”政策及“电毒炸”等非法捕捞危害性,为全面禁捕管理及打击非法捕捞行为营造良好氛围。各县组织保护区周边渔民及农民举办禁渔退捕转产技能培训班,宣传了禁捕政策,增强了发展产业的能力,夯实了禁捕管理基础。最后是优化禁渔制度。我市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目前舒城、霍山、金寨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霍邱县任务较重,正在编制中。同时今年我市还启动“禁渔区、禁渔期”优化调整工作,市渔业发展中心已经与安徽农业大学签订了方案优化编制合同,目前各县区正在积极配合安农大教研团队开展相关工作。二是规范完成增殖放流。今年,舒城、金安在杭埠河、淠河放流鲢鳙鱼超过500万尾;6月6日全国放鱼日,市农业农村局联合霍邱县共同开展增殖放流,在城东湖投放鲢鱼、鳙鱼100万尾;金寨县计划年底放流大鲵0.05万尾,目前正在招标中。通过增殖放流对改善生物种群结构,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三是全面完成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完成对全市约13703个普查主体的数据核查,加大珍稀、濒危、特有、重要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收集力度,确保资源不丧失。同时,与安徽师范大学展开合作,对我市特色物种黄缘闭壳龟开展资源调查。
(三)推进渔业绿色健康生态养殖。一是大力推进绿色标准化池塘改造及尾水处理。印发《六安市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六渔发〔2022〕6号),结合“两强一增”行动,投入771万元财政资金,撬动主体投入1843万元,新增绿色标准养殖改造面积3500亩。二是扎实推动大水面生态渔业及设施渔业。在霍山县、金寨县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15万亩。今年新建温棚淡水澳龙、工厂化鲟鱼、温室龟鳖等设施渔业2400余亩,推广集约化、高密度化的养殖模式,实现鱼类全年的稳产、高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资料使用效率。三是不断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以安全用药为突破口,加大投入品监管力度。印发《安全用药技术》资料5000余份,举办安全用药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达300余人次。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鱼药、饲料进行整治检查,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指导用药和建立记录。开展水产品质量的抽检和送检。配合农业部质检中心对我市60个养殖基地随机抽检水产品13个样,检测合格率100%;今年完成省农业农村厅送检任务36个,检测合格率100%;市局组织水产品20个样,检测合格率100%。
(四)强抓渔业安全生产。认真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三年行动专项整治活动,指导县区规范渔业安全生产行为,杜绝渔业事故发生。一是高度重视,及时部署,紧绷安全生产之弦。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调度会、培训会,参加全国安全生产视频会,组织全市各区县渔业主管部门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议,对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要求,紧抓安全不放松。二是抓好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除事故隐患。今年以来,共开展督导检查41次,督查排查各县区一般隐患14处,已全部完成整改。6月份以来,每月组织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6月至今,共参加安全生产调度会4次,共列出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清单26条,已全部完成整改。
二、2023年工作要点
(一)推动六安市小龙虾产业提质增效。由于养殖户多采用自繁自养模式,在连续自繁自养2-3年后,小龙虾种质退化严重,导致亩均产量相对较低。明年,将紧抓小龙虾种苗选育繁育,依托我市稻虾产业龙头企业,发挥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作用,利用已有条件,建设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切实解决好小龙虾种群退化问题,提升稻虾亩均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紧抓水产品安全质量监测检测。进一步加大养殖生产的监管力度,监督水产品投入品规范使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积极开展用药减量行动,突出做好用药减量行动宣传,认真做好水产品质量的抽检和送检,全力把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关。
(三)推近绿色健康养殖提档升级。推动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结合“两强一增”行动,抓好绿色标准化池塘改造、尾水处理等工作,全面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进一步筑牢“红线”意识,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责任到人到岗,把安全生产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抓好,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五)高压严打非法捕捞行为。会同水利部门指导各地在河湖长制平台基础上,建立健全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属地责任,切实推进“三无”涉渔船舶排查清理。聚焦重点,统筹推进,开展常态化巡查打击、“四清六无”回头看、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执法等专项执法行动,强化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并通过暗访暗查、督查督导强化行动效果,确保非法捕捞整治到位,维护禁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