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六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六安市2019年度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市级初验的报告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01-07 11:25
字号:

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以来,在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农业农村厅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美丽乡村建设部门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2019年度10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含2018年度延迟验收1个)和195个县区自建中心村建设,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市、县验收。现将我市2019年度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验收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级初验结论

根据《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 2019 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的通知》(皖美办发〔2020〕3号)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市委农办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度美丽乡村中心村验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19年度美丽乡村中心村市级初验工作的通知》,部署落实2019年度美丽乡村中心村验收工作。市委农办于9 月24日-10月9日,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有关人员组成市级验收组赴各县区开展了市级验收工作。经过各中心村自评、县级自验、市级初验,我市2019年度10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含金安区1个2018年度延迟验收)和195个县区自建中心村全部通过市级初验(县区得分排名及中心村名单见附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为全市重点工作考评和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持续开展市领导联系和市直单位结对共建美丽乡村工作,30名市领导和90家市直单位分别联系结对共建30个省级中心村。市四个班子领导经常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各县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为全局工作、重点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形成了领导主抓、部门配合、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提升建设高度。各县区有建设任务的乡镇均聘请了专业机构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依托各地自然资源,因村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编制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并充分发挥村民主体意识,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评估,确保规划符合农民意愿、体现乡村特色,真正发挥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建设的中心村真正成为未来农村永久居民点。

三是注重生态宜居,提升建设质量。突出“三大革命”。重点治理村庄垃圾、污水和厕所,强化中心村环卫经费保障,加强中心村环卫队伍建设、管理,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了中心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加强中心村排污体系建设,中心村污水处理覆盖率大幅提升。全面清除中心村旱厕,采取“集中和分散处理”相结合,做好改水改厕。突出环境打造。结合“三大行动”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乱排乱泼、废旧广告牌、无功能建筑等,基本实现了村容村貌的整洁、美观,中心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对河沟渠塘进行生态整治,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着力美化、绿化、亮化村庄环境,促进了中心村整体风貌的进一步提升。突出公共服务。加强中心村“双基”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实现通村主干道路4.5米以上,组组通全部实现水泥路,户户通利用水泥、砂石、砖石等实现硬化。建设农民文化乐园、村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等文化惠民工程,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中心村实现宽带户户通。

四是强化产业支撑,挖掘建设深度。立足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平台建设,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思路,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产业规划,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民结合自身资源,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畜牧水产养殖业,生态旅游、农家乐等服务业,促进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升级,实现了每个中心村至少有1-2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产村融合、以业促富新路子,真正实现美丽乡村由美起来到富起来。

五是坚持多元投入,加大资金保障。市级2019年度继续安排60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县级配套一个中心村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建设资金。县、乡两级还积极争取,通过整合农业、林业、商务、旅游等资金支持中心村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项目,加大中心村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争取体育、文化、宣传、组织等部门项目支持,加大中心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通过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捐赠的方式,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效保障和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六是做好工作衔接,做好结合文章。一是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规划编制上优先布点,在建设理念上优先融入,在建设内容上优先安排,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对贫困村中心村按照1.5倍标准安排,在建设力量上优先汇聚,全方位向重点贫困村用心、用情、用力。二是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四大平台”建设相结合。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和产业发展。三是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对基础较好、特色明显的中心村,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家乐,努力将中心村打造成乡村休闲旅游渡假村。

七是培育文明乡风,保持建设热度。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微信、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方式扩大宣传,营造“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积极调动中心村群众持续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管护的主动性。

八是坚持建管并重,确保长效管护。市财政在年度专项资金中,对上年度建成验收的中心村按每村2万元安排管护经费补助。县乡村三级联动,积极筹措管护资金,实行县区奖补一部分,乡镇和村自筹一部分。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各项制度,成立环卫队伍,落实门前三包,保障长效管护有资金、有制度、有人员。

九是坚持督促指导,确保建设强度。市及各县区美丽办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不定期深入省级中心村和县区自主建设中心村现场,开展指导和调度。通过下发问题通报、工作简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督促乡镇、村加大整治建设力度,确保各建设点高效、快速、保质、保量完成整治建设任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规划水平有待提升。部分中心村规划编制没有充分结合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不够;少数规划文本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编制,存在表述错误或内容缺项等现象,不能真正发挥规划的指导引领作用。

二是机构人员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从党委转移到农业农村部门后,在人员配备和工作推进上存在重视下降、手段缺乏、推进不足等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重叠交叉,市级没有专职人员,县区工作机构有的在美丽办有的在农业农村局,机构设置不对应,工作督导和推进力量不足。

三是建设资金有待增长。近年来,尽管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在不断加大,但依旧无法满足整治建设需要。按照一般测算,建成一个省级中心村平均需要投入资金600-1000万元,但上级补助资金一个村只有150-200万元,县区自建中心村也需投入100-300万元,且没有上级补助资金。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数量多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加之近年来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虽然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美丽乡村建设,但是也造成了市、县、乡、村各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

四是长效管护有待健全。管护机制还存在缺项不足,部分乡村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整治、轻巩固现象,后期管护费用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电费、维修费;农村清洁化工程日常保洁、清运费;农村饮水、公共道路、亮化绿化日常管理维修费用;污水管网维修及日常处理费用等,预计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需投入10万元以上,才能基本保证各项设施正常运转,功能正常发挥,资金缺口多,财政压力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设成效的持续。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对2019年度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验收中发现问题的整改督查力度,认真做好验收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二是扎实推进2020年度141个省级中心村和100个左右县区自主建设中心村建设工作,确保到2021年第二季度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三是积极谋划“十四五”期间美丽乡村工作思路和重点,组织县区开展摸底调查和思路谋划,为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准备。四是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市级财政在新一轮资金安排上有所增加的同时,鼓励社会捐赠和农民筹资筹劳,强化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保障资金投入。五是继续实行领导联系、部门帮扶工作制度,确定31名市领导和93家市直单位结对31个2020年度省级中心村,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六是强化工作督导调度,促进工作深入开展,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共六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10月15日

标签:
关联信息